谁都不可否认,我们正处于算法的精准操控中。
我们看的视频,有算法推荐;吃的外卖,有算法评分,也有算法配送;坐的滴滴,也有算法运力调度;就连买东西,都会有算法给你匹配“适合你身份的价格”。

但假如你问我算法是什么?那只能靠猜!
具体是怎么样的,普通人没法给出一个说法,算法从来都一个盲盒。
但就在最近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,抖音和微信正式公布了他们隐藏已久的短视频推荐算法。
1 抖音是怎么推荐视频的
抖音和微信分别于 3 月 30 日、4 月 2 日公布了自己的短视频算法机制。


既然公布了,那我们先来看看,
这些被大厂特意隐藏了多年的算法机制究竟是怎么样的。
首先说抖音。
过去很多人都说抖音推荐是一个“标签机制”:
系统给视频内容打上标签,再给你打上标签,一旦两个标签相互匹配,系统就会把视频推荐给你。
事实证明,这是错的。
按照抖音的说法,系统“不理解内容”,所以并没有打标签的说法。
简单来说,抖音的视频推荐机制主要围绕下面这个公式:
综合预测用户行为概率× 行为价值权重= 视频推荐优先级。

这公式是不是看起来特别复杂,
我用大白话来说明一下:除了最前面的系数以外,这条公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:
“综合预测行为概率”、“行为价值权重”,以及结果的“视频推荐优先级”。
先说“视频推荐优先级”。
抖音每天都会有无数的视频,但它会专门针对你,给每条视频打分,分数越高,推荐给你的优先级就越高,这就是公式结果的“视频推荐优先级”。

而导致这个结果产生的,有公式前面两个参数,
第一个是针对用户的“综合预测用户行为概率”,
你没看错,抖音会“预测”你的行为。
简单来说,就是算法会根据你在抖音里的所有数据,预测你的行为。

看到这里,不得不说,我确实非常震惊。

以前的我,以为只要看视频不点赞,不评论,不和视频产生互动,抖音就不知道我喜欢什么。
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。
当我点击美女头像时,抖音就发现我的喜好了!
甚至当我在评论区围观他人留言、偷偷看朋友主页,抖音上发生的一分一秒,都会被记录,并以此对我进行推测。

第二个则是针对视频的“行为价值权重”。
这里抖音没有说得非常清楚,按平台的说法,就是他们会通过多个因素来评判视频的价值。
包括但不仅限于:
视频内容价值(例如:制作精良、原创内容)
用户价值(例如:能够引导用户积极向上的等内容)
对平台的价值(例如:引发用户良好互动的等内容)
创作者价值(例如: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者等)
等等维度,举例只是纯属个人猜测…
总的来看,抖音就是凭着这么两个东西,一个是系统对你的预测,另一个是系统对视频的价值评估,
共同构建出你在抖音里“独一份”的推荐算法机制。
按照官方的说法,视频号的推荐主要通过“视频号平台推荐”和“好友推荐”相结合组成。
什么是“视频号平台推荐”,具体的微信并没有说,但我想应该和抖音对内容价值的判定维度差不多,对平台有益、对用户有益、对创作者有益、对社会有益的内容一定会收到平台推荐。

那什么是“好友推荐”,这个可能大家也会留意到。
例如说在视频号里面,会有的“朋友点赞”的显示。
公众号的推荐也同样如此,在“看一看”也会有相似的“朋友推荐”提示。

所以简单来看,微信这次主要是告诉你,
他会通过你微信好友的行为,影响你的视频推荐。
根据这次公布的算法来看,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?
区别可大了!

简单来举例,假如你在微信里面看见超短裙大长腿小姐姐,你一定不敢点赞,
因为只要你点了,你老板就会看到,你朋友就会看到,你女朋友就会看到,想想就觉得刺激。

相反的,你会点赞一些“真善美”,会点赞一些“高逼格”,这样才能显得你这个人有格调。

但是在抖音,你不仅敢点赞,你甚至还敢收藏!
因为除了系统,谁都不知道你在抖音干了什么。

当你深夜独自刷抖音的时候,你更容易释放出“真实的自己”,
抖音的使用更加私密,同时它的推荐机制,也更容易释放出人的本性。

微信是“熟人推荐逻辑”,而抖音是“行为推荐逻辑”,虽然推荐逻辑不同,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会构成你的“信息茧房”。
而这次微信和抖音都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:
破除信息茧房。
抖音承诺会随机推荐不一样的内容给用户,而微信则是建议用户可以关掉“个性推荐”功能。
说起算法,我相信不仅是我,很多人都有非常多的话要说。
在一年前,我也发过一期视频,用来吐槽之前的算法存在的问题(没看过的可以看我这期视频)。
简单来说就是,在一个男女吵架的视频下面,明明是同一个视频,男女用户看到的评论区竟然是不一样的!

男生看到的是站在男生立场上的评论,
女生看到的则是维护女生立场的评论。
无论男女,看到的都是支持自己立场评论,自然会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,
更别说什么“同理心”,男女对立自然会被激化。

除此之外,旅游购物的大数据杀熟,外卖软件的美食推荐,还有对骑手小哥的压榨等等….
我们对算法抱怨很久了。
就在去年的 11 月,国家发布了相关通知,要整顿“平台算法”的相关问题。

其中包括算法诱导沉迷,操纵榜单以及榜单透明度问题,还有流量分发机制的透明化,对外卖、滴滴从业人员的算法压榨,还有大数据杀熟等各种算法问题进行整顿。
这里上面每一个问题单独拿出来,都怨声载道,可以聊上好多天,而国家这次是要一起整顿,同时,也要求大家算法要“向上向善”,落实安全责任。

算法的温度,终究还要由人性的刻度来定义。当一行行代码被注入”向上向善”的价值观,唯有让算法学会敬畏,才能让创新真正抵达星辰大海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狐呼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uho.com/7460.html